世卫组织为预防非传染性疾病推荐“最划算”措

发布时间:2018-05-28   阅读: 14   来源:名医百科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了《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呼吁各国采取行动遏制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并提出了“最划算”的干预措施。

非传染性疾病是指生活与行为方式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病情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的疾病,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

报告指出,2012年共有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42%的人,即1600万人的死亡是本可避免的过早死亡,这高于2000年1460万过早死亡人数。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对中低收入国家的影响尤其严重,几乎四分之三的死亡人数(2800万人)以及1600万例过早死亡的82%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报告指出,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过早死亡大多是可以预防的。在中低收入国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反映出对高性价比的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措施投资不足。如果一切照旧,2011年至2025年期间非传染性疾病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累积总额估计将高达7万亿美元。

对此,报告介绍了世卫组织推荐的具有成本效益并可产生重大积极影响的“最划算的”干预措施,例如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广告,使用多不饱和脂肪代替反式脂肪,限制或禁止酒精广告,预防心脏病和中风,提倡母乳喂养,开展饮食和身体活动宣传计划,并预防性筛检子宫颈癌。许多国家成功地实行了这些措施。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国际社会可以扭转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只要每年人均投资1至3美元,国家就可显著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她呼吁,2015年,每个国家都需制定本国目标并采取具有成本效益的行动。如果不这样做,仍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过早死亡。

据悉,联合国大会于2011年举行了第一次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会上通过了一项政治宣言,要求在发展议程中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工作。第二次高级别会议于2014年举行,各国在会上承诺于2015年制定本国非传染性疾病目标。联合国大会将于2018年举行第三次高级别会议,审查各国在争取到2025年实现各项自愿性全球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关链接:非传染性疾病知多少?

非传染性疾病又称慢性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类疾病的病程较长,并且通常情况下病程发展缓慢。非传染性疾病的四种主要类型为心血管疾病(如心脏发作及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

非传染性疾病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造成的影响尤甚,这些国家几乎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80%(2900万人)。除非洲外,这是在所有区域导致死亡的主要死因,但是目前的估测情况表明,到2020年时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最大增长将出现在非洲。到2030年,预计非洲国家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数字将超过传染病和营养性疾病的死亡总数以及孕产妇和围产期死亡数,成为最常见的死因。

哪些人面临此类疾病的风险?

所有年龄组以及所有区域都受到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非传染性疾病往往与年龄较大的人群相联系,但是有证据显示,因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所有死亡中,有900多万发生在60岁之前。这类“过早”死亡情况中,有9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儿童、成人和老年人都容易受到引起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接触烟草烟雾,还是有害使用酒精带来的影响。

这些疾病受到包括老龄化、迅速而无序的城市化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举例而言,像不健康饮食这类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全球化问题,在个体中可能会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和肥胖的形式出现。这些都称作“中间危险因素”,这可造成属于非传染性疾病之列的心血管疾病。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